溫嶺職業學院一期工程(A區+A區綠化)地塊公示
發布:中一檢測時間:2024.10.30一、基本情況 地塊名稱:溫嶺職業學院一期工程(A區+A區綠化)地塊 占地面積:85252平方米 地理位置:位于浙江省溫嶺市橫峰街道前陳村和鑫聯村及城北街道東普村。 四至范圍:地塊東臨農田,隔萬昌北路為東普村;南臨農田;西臨科創大道;北面東臨鄉道,北面西臨無名河。 地塊中心經緯度:東經E:121.3624888°,北緯N:28.44086077°。 土地原規劃用途:農用地。 地塊利用現狀類型:農業用地。 地塊現規劃用途:教育用地。 調查緣由: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》第五十九條,用途變更為住宅、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,變更前應當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;同時,根據《浙江省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督管理辦法(修訂)》(浙環發〔2024〕47 號),用途變更為敏感用地(居住用地、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、公園綠地中的社區公園或兒童公園用地)的,應按甲類地塊的規定進行土壤污染狀況調查;溫嶺職業學院(一期)教育用地,屬于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,須按甲類地塊的規定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,編制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。 二、第一階段調查 第一階段調查工作開展時間為 2024年7月5日~2024年8月20日。根據現場踏勘可知,地塊目前為農田、河流和荒地。現場踏勘發現地塊內有部分外來填土及堆土。地塊歷史上一直為農田,未從事過工業企業活動。 地塊內歷史上無工業活動,主要為農田(主要農作物為水稻),周邊主要為農田,地塊為村道及居民用房可能對本地塊存在污染影響。地塊內潛在污染源主要為農業污染源。為了解地塊內土壤及地下水環境現狀,本地塊進入第二階段調查,確定污染物的種類、濃度及分布情況。 三、初步采樣調查分析 1、土壤及底泥、地下水、地表水采樣點布設 (1)土壤及底泥采樣點:本次調查地塊內共布設13個土壤采樣點,編號分別為S1~S13,每個采樣點分別采集4個土壤樣品;地塊外對照點1個,編號為BS,第一次采集4個土壤樣品;采集河流底泥3個;因此,合計采集59個土壤樣品(不包括平行樣)。 (2)地下水采樣點:本次調查共布設7個地下水采樣點,其中地塊內6個,地塊外對照點1個,每個采樣點采集1個地下水樣品,共計7個地下水樣品(不包括平行樣)。 (3)地表水采樣點:采集3個河流表層水。 2、監測因子 (1)土壤檢測因子:包括《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(試行)》(GB36600-2018)表1中45項指標+pH,共46項。 (2)地下水檢測因子:包括國家標準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/T 14848-2017)表1中的35項指標+水位,共檢測36項。 (3)地表水檢測因子:包括國家標準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 3838-2002)表1中的21項指標,共檢測21項。 3、檢測結果分析 (1)土壤及底泥的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土壤調查結果評價依據《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(試行)》(GB 36600-2018)中對應的“第一類用地的篩選值”和《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技術導則》(DB33/T 892-2022)“部分污染物的土壤風險評估篩選值”,通過檢測項目的質量濃度比較,土壤及底泥中檢測的46項檢測項目的質量濃度均低于“第一類用地的篩選值”的濃度,因此,該地塊的土壤污染風險一般情況下可以忽略。 (2)地下水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地下水調查結果依據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/T 14848-2017)標準中“Ⅳ類水質標準限值”進行評價,本次檢測的地下水35項指標中,感觀性狀及一般性化學指標中的臭和味、渾濁度、肉眼可見物存在超標情況,超標指標和點位分別是:所有采樣點的臭和味超過國家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14848-2017) IV類水質標準值(無);所有采樣點的渾濁度超過國家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14848-2017) IV類水質標準值(≤10);所有采樣點的肉眼可見物超過國家《地下水質量標準》(GB14848-2017)IV類水質標準值(無),其它指標均符合標準要求。根據《地下水污染健康風險評估工作指南》地下水超標因子臭和味、渾濁度、肉眼可見物不屬于有毒有害物質,無需進行人體健康影響分析。 (3)地表水檢測結果分析 本次地表水檢測結果按照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3838-2002)中對應的“III類水質標準”進行評價,本次檢測的地表水21項指標中,高錳酸鉀指數、化學需氧量、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總氮超過標準值濃度范圍,部分點位氨氮超過標準值濃度范圍,其它指標均符合要求。 四、初步調查結論
根據《土壤環境質量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》(試行)(GB36600-2018),無本次地塊內土壤樣品中污染物含量低于“第一類用地”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,地塊為無污染地塊,地塊可用于“教育科研用地(A32)”的開發利用。 [返回]
|